貓狗大戰向來是卡通或電影常見的題材,
其實貓狗飼主對寵物的偏好之爭,同樣歷久不衰。
不管是養狗還是養貓,主人總是說自己的毛孩子乖巧貼心,
不過科學家近年的研究成果似乎頗有一面倒的趨勢。
科學家認為,比起狗兒來說,
貓咪對主人的情感寄託較為薄弱、
天生情感較為淡薄、而且每年都殺死大量的鳥類,
其中還不乏瀕危物種。
如果你想說服你的朋友不要養貓,
VOX把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列舉成一份清單,
讓你可以用來阻攔朋友成為貓奴。
像是英國林肯大學(University of Lincoln)
的獸醫系教授米爾斯(Daniel Mills)自己也養貓,
但他的研究卻指出,貓不像狗狗那般愛自己的主人。
貓奴的科學證據
以兒童心理學常見的實驗「陌生情境」(strange situation)為例,
與陌生人相比,狗狗對主人的離開感到更為不安,主人回來時也會有更多互動。
但整體而言,貓咪根本不關心主人離開還是回來。
米爾斯說:
「飼主通常會在寵物身上投注許多情感,但是貓咪並不見得有相同的舉動。」
齋藤慈子與篠塚一貴兩位日本科學家的研究,
則是印證了許多貓咪飼主的猜想:「牠絕對有聽到我叫牠,但就是不理我。」
科學家利用貓咪聽到聲音時的頭部與耳朵反應,
發現貓咪在聽到飼主聲音時確實與聽到陌生人的聲音反應不同,
合理推斷貓咪確實可以分辨出飼主的聲音,但貓咪就是不會像狗狗那樣飛奔到飼主旁邊。
飼主:我的貓真愛我 科學家:這真的是一場誤會
許多貓奴都會將貓咪發出的呼嚕聲、飼主回家時貓咪迎上前去磨蹭的動作,
當成是貓咪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但科學家對這些舉動卻有完全不同的詮釋方式,
事實上貓咪們心裡另有盤算。以貓咪摩蹭剛回家的主人為例,
這怎麼看似乎都是一種情感的表示。
但許多科學家認為,
這不過是貓咪在散佈牠的氣味,藉以標明主權範圍。
如果去觀察非家貓的行為,
會發現牠們也會對樹木或其他物體作出完全一樣的事。
那被許多人認為幸福又舒服的呼嚕聲,又是怎麼回事?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的研究者發現,
貓咪只是利用呼嚕聲去啟動人類的照顧天性。
簡單說,當牠們想跟飼主討點吃的,牠們就會開始呼嚕呼嚕的叫。
林肯大學獸醫系的米爾斯教授則是在測量了貓咪的荷爾蒙數據與呼嚕聲的關聯後認為,
貓咪的呼嚕聲跟本不是舒服、而是因為感受到壓力。
貓咪是小動物與鳥類的災難
以美國的情況為例,不管是不是得到妥善照料的家貓,只要讓貓咪有機會在外頭蹓躂,
就會是鳥兒與小型哺乳類動物的災難。當然,雖然相關的資料有限,
但狗通常也會造成其他小動物的傷亡。不過科學家發現,
貓咪對自然生態造成的威脅遠超過想像。
根據一份2013年的資料,貓咪每年殺害的鳥類約在14億到37億隻之間,
因貓咪送命的小動物約在69億隻到207億隻之間,而且其中還有不少鳥類是瀕危物種。
對不想讓家中貓咪成為殺手的飼主,科學家的建議是:別讓貓咪天黑後出去玩,
或者在貓咪脖子上掛個鈴鐺。
弓漿蟲
一般來說老鼠聞到貓尿的氣味會立刻躲開,但感染弓漿蟲的老鼠卻沒有特別反應,
因此增加自己被貓獵食的機會。人不是老鼠,當然不會因此被貓吃掉。
但研究發現,人類若感染弓漿蟲,
不過弓漿蟲主要是藉由貓咪的糞便傳播,貓咪也不是弓漿蟲的唯一宿主,
包括鳥類與其他溫血動物都有可能傳播。光把弓漿蟲的帳全算在貓咪頭上,
其實並不公平。《藥學雜誌》曾經指出,只要肉類食用前煮熟、
懷孕婦女避免接觸來路不明的貓,避免接觸到被貓糞污染的東西,就可以有效預防弓漿蟲。
美國的執業醫師也認為,長期和人類共同生活,且被餵以貓食的家貓幾乎不可能傳染弓漿蟲,
若擔心也可以帶到獸醫院檢查。要避免弓漿蟲感染,孕婦不必棄養貓,
只需勤洗手、避免吃生肉、清貓砂時戴手套即可,也算是幫貓咪們扳回一點顏面。
寵物寄宿家庭式遊樂園-不關籠